前情提要:

陸續許多活動邀請人會好奇著問我:樂高可以做什麼?會怎麼和活動主題結合?能夠帶來與獲得什麼成效嗎?大概怎麼進行?是否有其它樂高帶領的經驗?以及需要專業訓練嗎?有哪些樂高的文獻等...

好幾次說明的最後,我想著要把大家的疑問個懶人包形式一次清楚。如今在年底前努力生出資訊,把我所理解、正發展進行的樂高工作呈現一個有脈絡的整理與回應。

 

Q : 關於你使用樂高在心理諮商領域的經驗。

開始接觸樂高要從103年說起,當時運用於自閉症協會帶領泛自閉症(亞思斯柏格 AS )青少年團體,透過遊戲來促進他們的社交語互動技巧,為了激發出團體動力加入許多元素媒材並重新設計來貼近他們的狀態,包括藝術治療、繪畫、牌卡、肢體動作、桌上遊戲與玩具等。

最早使用積木,是從雪花片開始。透過「交換」的形式,來談論互動的形成。透過「組合」來幫助溝通和理解。透過「重組」來談論改變的可能。那時認為能夠有各種變化且不同顏色的媒材,是非常好用的帶領工具。重點相當便宜划算。一段時間後,開始希望能多些「隱喻性」有助內在投射的元素進來,幫助述說經驗,來引起成員們生命的共鳴。

於是開始樂高的初步接觸(入坑)。坦白說,當時樂高作為媒材,設計活動上沒有太多參考方向。幾次後發現這群青少年需要更直覺、有趣甚至既競爭又合作的活動,來談論當下,立即性的修正社交技巧。因此,修正某些遊戲的方式,以樂高來進行「拆組轉化」,我們從"彼時彼地"走向"此時此地"。朝著更實際,且當下就能有即時呈現,並有改變可能的方向。

也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思維下,搜尋到國外學者LeGoff的樂高治療(LEGO -Based Therapy,註一) 一書,目標便是以樂高來協助自閉症的兒童建構社交能力及增進互動狀態。在當時台灣其實還沒有太多人注意並把樂高用在諮商輔導上,當時,我決定要多累積一些實務經驗,讓樂高成為重要的工具,而將所學習到後現代諮商結合起來。不斷地從實務經驗中修正,我發現相較過往使用的牌卡,積木的立體化更有感觸視覺的衝擊。舉個例來說,就像遊戲王卡,需要顯現才更顯精彩深刻。每個人的牌組,創造了獨有的心形態。

104年,我開始將樂高用於大專院校的生涯輔導相關活動,當時在思考的是,主題名稱與使用的方式是否一致。意思是說,如果我用樂高治療,那麼我的樂高治療是怎麼樣的樂高治療。是我說了算嗎?還是我要使用LeGoff的樂高治療,讓不同角色發揮功能?亦或著我把部分樂高治療加入成為過程一部分,融入後現代諮商。歷程中看見成員的優勢與珍貴也確實是重要的療效因子。但...正名這件事讓我掙扎與感到衝突。

如同樂高治療,這一個名詞,很能吸引注意,或得到有效果的感覺。但是,治療這個用語是否精確。還是被濫用。若進行的方式若沒有證據基礎,又如何能用自己使用樂高治療稱之? 

內心最衝突的時候,是當後來進一步認識到"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 : LSP),我很喜歡這個名稱,對我而言"認真玩"意謂著某種專注、投入甚至覺察的開始。不是隨便不知所謂的做一做完就結束。事實上是可以再多些意義產生。這在諮商中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賦予意義,有意義才能定下錨,像是在白紙上終於畫了一個點,能起筆才能為自己決定接下怎麼畫,是否繼續。

隨後,我陸續從國外看了許多工作坊的實務影片,也下載了大量的文獻和簡報。理解到LSP的操作手法,然而,當推移到所處的大專院校甚至是亞斯青少年遊戲團體的效果呢?坦白說,單論操作,學生感受到是一種硬要得到什麼或解決的方式,加上缺乏某些彈性。對於這年齡階段的成員們,雖然能有些思考但他們皆表示有難度,甚至容易疲累,部分人會因為認真而漸漸失去笑容。操作幾次後,經驗告訴我必須要調整成距離實務較貼近的模式,我直覺知道:我的認真玩跟樂高認真玩是不一樣的

 

                

 

Q : 所以...你在做的不是單純的樂高治療也不是真正的樂高認真玩?

是的!我在做的是屬於我自己風格的樂高探索與團體諮商。

樂高治療、樂高認真玩、樂高六色積木與遊戲箱中以及相關樂高課程必然都有珍貴之處。我記在心上的是焦點治療(SFBT)中有一個要點是"有效的就多使用"。因此,折衷精華並依自己的特質風格。其實你也可以做得很不一樣。當然,現在更有許多樂高的相關課程,比如學溝通、說故事、作機器人。你如果想真正體驗完整的,你可以選擇出國進修或是找到鑽研此的專家,但仍需要去思考他可以如何被用來幫助你或你所處的環境。記住,你得時時省視自己的需要,覺察自己的行動。給信心並更相信自己。

      (圖為尋找優勢與意義創造的過程,最後又能融入團隊合作)

 


Q : 為什麼是樂高,不是其他積木
如果你用GOO大神搜尋關鍵字"積木",至少會出現數十種不同造型和功能的積木。因為樂高的零件材料多,生活化、可近性高,你可以輕易就購買到。材質也安全耐用,給小孩或兒童使用不用擔心。顏色也會更鮮豔吸引目光。當然,我個人認為樂高主流有很大的優勢,你可以找到許多相容的物件搭配,來增加創造更多可能性


Q : 人生就是江湖,你要成為誰

我很喜歡武俠小說,以前研究所時期,我就覺得成為怎麼樣的心理師就像是要先找到能投身的門派,加入門派的人很多,也都在各自努力學習所屬門派的武功招式。可以想像一下,在小說中你想成為什麼角色,主角通常會是什麼樣子,會如何修練。他們的武功單一嗎?以及如何走向成為一代宗師。我認為學習與精進都在追求一個方向,如何成為你自己,並作更好的改變。當認真思考這件事,你其實就在做生涯/自我探索了

 

Q : 投入樂高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幫助
玩具和遊戲本身就自帶有功能,你可以從積木玩具的廣告中發現,無論是培養專注力、創造力、耐心、情緒穩定,開心、增加邏輯思考與空間等。陪著遊戲還能增加與他人的社交能力。樂高也能帶來這樣很棒的效果,而心理師若結合主題深入引導,能有不同領域的發展,能夠強化修復關係經驗、促進人際溝通、開拓多元觀點、職涯行動、生命教育、生涯探索、自我認同與情緒調適等。幫助開放視野,喚起改變的動機。

 

Q : 現在發展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在專業/人生上走一條自己的修練之旅,如在真正成為心理師的路上,一開始會遇到許多學派要選擇,精神分析、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個人中心、阿德勒學派、榮格心理治療、人際歷程、溝通分析、後現代學派等十幾二十種。每個學派各有優缺,你可能有很多選擇,同時也可能難以選擇,不會有真正100%貼近自己的學派或技巧。但重點是你可以從各學派找到貼近自己的人性觀來琢磨。我認為學習與精進都在追求一個方向『如何成為你自己』

106年我把自己的經驗整理,嘗試發展自己的風格,樂高意識流的核心概念是讓樂高成為一種促進覺察、自我探索與交流理解的改變工具。運用於諮商團體中,依對象需求以及探索深度模組化,萬法歸宗。在每個團體當下有意識的創作,感受如水流動至個人經驗中。低結構性的深化經驗對話,讓樂高的特別能夠幫助我們得到重要的生命禮物。


Q : 何謂樂高意識流 ( Lego 146)

簡言之,這幾年對於使用樂高的經驗,在持續的創新與反思下的一種態度、精神與引導方向。設計了一種提升意識、覺察與促進行動的探索模式,146各代表促進的目標,(1核心感受)自由愉悅感  (4促進自我)覺察、自控、認同、掌控(6關係)溝通、界線、角色、回饋、交流、合作認為沒有固有一套活動方案即能走遍天下,得要更有彈性的應變,視成員實際需求設計方案,期待每個活動設計都思考到有層次性的探索,並依照成員的當下狀態調整。,

廣納百川,漩渦-沉澱-去雜-除菌-昇華-循環,後流往細支河流所需之處供人取用。跳脫框架,使心境思考能彈性釋放,曾經有參加成員回饋提到,拼樂高時,有很多東西感覺是慢慢浮現在腦海中,愈漸清晰。使用後現代的焦點與敘事取向,歷程是在敘說經驗中不斷拆解自己,重組意義,在經驗中找到忽略的優勢經驗,又再一次重新組裝回自己。在螺旋來回反覆的探索下,逐漸深入聚焦,找到每一個細緻的片段,釐清自我價值與優勢。目標是幫助覺察與行動改變。強調有意識的自我探索。過往辦理與帶領生涯講座和活動,我都會先告訴參加的人一句話。生涯是一連串自我探索意義的歷程,你會有很多選擇與需要付出責任,但真正重要的是你知不知道選擇的當下你所重視的是什麼強調行動前,為什麼意識是重要的,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行動,正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在哪。


Q : 樂高需要專業訓練嗎? 有哪些樂高的文獻

目前樂高有訓練認證的不多,建議您先了解相關受訓是否符合你的需要。追求認證是為了得到什麼,先覺察一下自己,再選擇也不遲。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名引導師,你可以選擇參加受訓。

想運用在企業,可以搜尋樂高認真玩(LSP); 想運用在教育、助人工作,可以搜尋亞洲樂高六色積木與遊戲箱(SBPB)

只要你願意,搜尋關鍵字,目前都能在網路和書籍上找到相關文獻資料。

 

但這些都可以是華麗的標籤,增加履歷的好看。也可以是發展的入門磚

學習和使用設計好的活動,即使不同人帶,效果也可以很像,就像罐頭活動。重點變成了活動而不是人

而且...偷偷說,活動的帶領方式可以在網路找得到大部分,真的真的不用花那麼多錢去學招式,帶完就結束

就如同聊天大部分人都可以,但是晤談、諮詢、輔導到諮商就又是不同層次的事了

 

如果真要有進展與促發改變,我認為就需要來自帶領者的經驗,促進團體動力,閱讀團體歷程,以及擷取出成員的個別狀態,並運用團體來產生力量

我以為這才是諮商團體和心理師帶領能產出的真正經驗與價值,內涵及你想怎麼活用就是另一層思考了。

重點是,你能不能做出和發展屬於你自己的東西,走出自己的路。我現在就在這條路上。


Q : 持續在耕耘的方向

回顧至今107年有很重要的突破進展,透過口耳相傳,滾雪球的方式,從大專院校跨足到社福機構;從大專生族群,拓展到與教師和樂齡長者。掐指一算,眉頭一縮,很幸運的今年就超過10餘場次工作坊,明年更是已預約多場應用在大專生與樂齡長者的團體,包含職涯人生、生命教育、情感調適和人際體驗等。對我而言,每一次的活動設計都是蛻變新生,持續嘗試著在每一次經驗中修正,讓過程有層次變化,更容易,甚至更貼近引發內在對話。

我深刻的體會到專注投入後的快樂與自信成就,是不分年齡與族群的。那是我們共同的連結,投入並開放自己,然後好奇對方,傾聽對方。因此,彼此內心都能有被理解感。

我內心相信,玩得自由快樂本身就自帶有某種療癒。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痛苦,是來自於感受不到一絲快樂,更遑論談未來。回到最初的單純拼組,掌控並創造出自己要的形態,或許這是更純粹的獲得快樂與成就管道。如同諮商從建立關係開始,我認為我的樂高諮商就是從有意識的自由創作開始。以見人見心的態度,看見一個人的生命力量與韌性。協助在歷程中完成某些要素,創作-拆解-重組-轉化意義-支持。無論任何主題、任何對象,核心主軸皆如此。未來會持續努力,如海綿般吸收並綜融。

豐富及各式的帶領經驗 傳送門

精彩的近期活動貼文 傳送門

 

Q : 實務運用在長青中心,中高齡長者和樂齡學習的接受度如何

108年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運用樂高積木在連續性的探索團體上,因此,濃縮精華重新設計活動。運用不同種類的樂高積木,由簡入深,從遊戲合作反思進一步到自我經驗的連結分享。此外,活動需要簡單而有深度,大哥大姊們喜歡動腦筋的程度不亞於年輕人,但生理狀態及挫敗感程度,需要有難度階層化的設計,用以切入言談中的核心及非語言的訊息表達。

只要講解清楚明確,SMART的解構複雜活動,簡單的小活動往往就能得到意料之外的大發現。過程中最重要的在於鼓勵開展出"對話"的空間,讓彼此能感受到被理解的可能,而將更自在地專注。


對我而言,帶領樂齡的大哥大姊是非常愉快的,因為它們擁有獨特的人生經驗能夠反思與期待分享到團體。我們能夠很快地從遊戲階段,進展到人際互助,甚至在第二堂活動就快速的隱喻遊戲中連結到親職與家庭的自身經驗。遊戲也好,創作也罷,這些珍貴的經驗都能夠透過積木被展現,大家都感到非常開心和投入。能夠把人生投射在創作之中,檢視與統整生涯歷程


某種程度來說,這是過去帶兒童、青少年甚至是大專成人樂高團體,所一直無法達到的境界。
即是【創造出能讓獨特經驗能夠自在流動的空間,且感受到內在統整與自我效能感】
我在帶領中深刻領會到這件事。因此我相信現有的主題是非常適合使用在自我探索、生命教育以及生涯議題上的發展。

Q : 活動如何設計出來

每一個活動都會隨當下參與者狀態於下一次團體開始前做調整,以符合個別性的差異。比方說,發現有成員容易手抖,就會減少精細的堆疊或轉換可替代的大積木。發現時間有點尷尬,就會減少新活動,而讓已進行活動再往深度探索發展。拆解與重組每一個組分,隱喻曾有過的人生資源與轉折,生成出現在的模樣,並思索未來的理想。

活動不會每次都相同,而是會有些許創新,我運用帶領活動的經驗持續精煉主題活動,掌握適當的團體節奏。使參與者們能夠在對話和創作間平衡,不會有過度設限的壓力也能感受收穫。

目前已設計相關連續性的主題活動。簡單有趣,有助拓展視野,同時促進自我經驗與人際交流,更重要的是令人感受到健康愉快的投入感。

                

(上圖為讓長者自創作品, 活動名稱 "隱喻生命樹" )

 

Q : 有沒有千元以下,你推薦可以購買的套組
大部分我這個問題的大多為大專院學單位,因為有編一些材料費。目前只要我受邀去帶工作坊,我大多會帶自己的媒材。

因此我大多會推薦的是可以作為後續輔導使用為優先。大部分最常見好用的是city城市系列,該系列比較生活化

日後可以當作沙遊物件使用。你也可以參考【生命教育。樂高如何幫助我們更理解死亡,並構思生命意義。(推薦套組)】這篇文章內容。

更詳細的內容,我另外發了一篇文章,可以點擊【樂高活動教材的使用說明、建議及思考】參考

 

Q :你的樂高活動可以給多少人進行,有沒有更有趣適合多人的活動

人數的多寡最直接影響的是談論的廣度及深度,有時彼此的熟悉度、個人狀態甚至是時間都會影響活動內容的帶領及設計。

因此,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大多數的時候,我會先看對象以及可帶領的時間,才決定活動。在從活動中挑選適合主題及可以再客製化的部分。

感謝近幾年許多單位邀約及再邀請,每一次的活動後都得到內容的重新滋養和活化,持續進步。

截至目前108年12月活動,可以進行廣度約17類,深度向下延伸可達30多種。

因此可以依據對象來彈性配合。如身心障礙者動作比較不方便或不協調,活動就會避免挫敗,促進成功的經驗。

近期獨創了一些很棒的活動,將樂高積木結合了冒險精神與關係合作,活動因此被設計出來讓更多人參加,

更棒的是讓低動機的參與者,也能夠主動思考更為投入。

過去只能少數小團體6-12人參加的方式,在經驗不斷累積的歷程中開始有了轉變。

現在追求是更多樣化,更多人(可達到50人)參與互動,互動式有意義性的,並且有趣好玩。

摘舉個目前深受歡迎的三個主題活動  (人數12為可引導深度討論的適合人數)

1.人生攻略This Way  (體驗人生中的選擇,覺察自己面對人生的方式與態度)

IMG_1650

 

2.路徑探索Career Path (小組體驗如何在每一個回合,把握可以做的事情,並且與他人合作,達到目標)

76615063_3059210057429175_6712405899299782656_n.jpg

3.迷走予想Mizo think (體驗人生每一個階段的機會與命運發生,反思追求目標價值的行動策略)

130526867_4118591758157661_7696486420408238760_n

 

上述我一併將過往許多人的好奇與疑問作一個簡要的Q &A。 如果,你有興趣、發問、回應與指教都歡迎留言給我。

 

點選連結,更了解相關主題活動  https://reurl.cc/NXlgpp 

 

 

再次提醒以上陳述是我的經驗非標準答案,感謝閱讀。歡迎分享。

此外,你可以更認識我 傳送門,或觀看更多文章連結

註一
書名LEGO -Based Therapy: How to Build Social Competence Through LEGO -Based Clubs for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Related Conditions
作者: Legoff, Daniel B./ De La Cuesta, Gina Gomez/ Krauss, G. W./ Baron-Cohen, Simon

arrow
arrow

    ming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